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烽火点燃,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,十四载浴血奋战,镌刻下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坐标。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引导传承红色基因,林学院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“青春寻访 ,红色印记”沉浸式研学活动。林学院的同学们循着抗战时间线,走进家乡的红色遗址,在打卡研学中重走历史征程,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时光流转中与青春同频共振。
1931年·九一八事变
——九一八历史博物馆
打卡人:24级林学创新班 王译梓
走进沈阳九一八纪念馆,沉重的气息瞬间笼罩全身。残历碑上的弹痕与破碎的雕塑无声诉说着民族的伤痛。展柜中锈蚀的枪械、发黄的日记本,以及遇难同胞的遗物,都在沉默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。那条模拟抗战时期的隧道,让我仿佛回到了1931年9月18日那个夜晚,听见了炮火声,看见了东北同胞十四年浴血抗争的身影。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,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。这段历史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,而是民族记忆中永不愈合的伤口。
走出纪念馆,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。我们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。唯有铭记来路,方能坚定前行方向。每一声警钟都在提醒:勿忘国耻,吾辈自强!
1933年·冀东抗日烽火初燃
——冀东烈士陵园
打卡人:24级林学创新班 李维畅
怀着崇敬之情,我踏入冀东烈士陵园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。在馆内,我了解到魏春波1933年入党,带领全家投身革命,妻子徐桂芝坚守秘密壮烈牺牲,他本人也在1940年担任丰滦迁联合县长后壮烈牺牲。还有节振国,这位开滦矿工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中勇夺鬼子战刀,1940年与日军作战时英勇献身。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,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。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。
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,我要铭记历史,以先烈为榜样,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担当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,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。
1937年·全民族抗战爆发后
——白乙化故居
打卡人:24级园林1班 吕明玉
我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白乙化故居。故居内,褪色的书桌、磨旧的军装等,无声诉说着白乙化短暂而炽热的一生。墙上的照片中,他眼神坚毅。从求学救国到投笔从戎,白乙化用29岁的生命践行了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的誓言。他带领冀热察挺进军浴血奋战,被称为“小白龙”。他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英雄的含义: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。
白乙化是无数抗日先烈的杰出代表,他们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走出故居,看着“民族英雄”纪念碑,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要铭记历史,弘扬抗战精神,不负先辈嘱托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1938年·敌后战场坚守
——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纪念馆
打卡人:24级林学1班 罗瑞鑫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我和父母走进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纪念馆,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。
展厅内,泛黄的《论持久战》油印本、墙角的歪把子机枪,以及那面在黄土岭战斗中引领战士冲锋、布满弹孔的八路军军旗,都在诉说着八路军将士的英勇无畏。看到战士们用过的粗瓷碗,我更深刻地理解了“小米饭养出硬骨头”的含义,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开垦荒地、自制武器,将太行山建成了坚不可摧的抗日堡垒。临近中午,我们在纪念碑下合影。太行依旧,而先烈们已化作山脉的脊梁。他们的抗战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我们要铭记历史,弘扬抗战精神,传承先辈遗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1940年·冀鲁边区抗争
——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
打卡人:24级林学2班 邵自龙
踏入冀鲁边,“艰苦奋战的冀鲁边”巨石,将我拉回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。抗日战争时期,冀鲁边区作为山东的重要抗日根据地,军民在此浴血奋战。面对日军的残酷“扫荡”与“蚕食”,先辈们凭借顽强意志和无畏勇气,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忘死。他们用热血和生命,诠释了“敢为人先、大爱为国、不屈不挠、团结奉献”的冀鲁边区精神。
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应铭记历史,弘扬抗战精神,传承冀鲁边区的红色基因,将先辈精神融入血脉,以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,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挑战,为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贡献力量。
抗战时期·不能忘却的伤痛
——侵华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
安达特别实验场遗址
打卡人:24级园林2班 葛千卉
站在侵华日军731部队安达特别实验场遗址前,陈旧的纪念碑和荒凉的土地,无声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。这里曾是日军进行人体实验和细菌战训练的罪证之地,每一寸土壤都浸染着无辜生命的血泪。透过冰冷的文字与残迹,我们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悲鸣,感受到民族曾经的苦难。日军的暴行令人发指,而受害者无声地抗争与牺牲,更刺痛心灵,他们以生命揭穿黑暗,为后世敲响警钟。
我们虽未亲历战火,但绝不能忘记这段屈辱历史。它是时刻提醒我们和平代价与尊严重量的清醒剂。我们要铭记历史,弘扬抗战精神,将悲愤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动力,以史为鉴、珍视当下,唯有自强不息,才能守护和平,走向光明未来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伟大的抗战精神,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,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。”此次“青春寻访,红色印记”研学活动,让林学院的同学们深刻领会了抗战精神的内涵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他们将带着这份觉悟与信念,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,在学习中奋勇争先,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。相信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激励下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,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!
撰稿人:胡 凯
初审人:杜 杰
终审人:杨 宇